Aug 9, 2021

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幅《千里江山图》

这是一幅跨越了千年的长镜头。

天地浩淼,悠远绵长。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1096年—1119年)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其位列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后人评价:“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

《千里江山图》卷纵约51.5厘米,横约1191.5厘米。王希孟18岁是以宫廷画家的身份,创作了《千里江山图》,这也是其传世的唯一作品。

图画描绘了宋朝的锦绣河山,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淼,气象万千,壮丽恢弘。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

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此卷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大好山河的雄伟壮观,被视为中国青绿山水中的巨制奇峰。

看《千里江山图》是种奇妙的体验。仿佛上帝悲悯俯瞰凡尘,更若旅人遨游天地间。

宋代的沈括在《梦溪谈笔》中说,山水画家在描绘山水的时候所采用的方法,大部分是以大来观小,就好像人看假山一样,如果真的有画作表现了山峰在人们眼前真实矗立,那么从山脚往山顶上看,整幅画面只能看见一座比较笨重的山峰,这哪里能细致的表现山峰峻伟的雄姿呢?而且也没有办法表现周围的景物。

不同于西方古典绘画传统的焦点透视法构图,散点透视法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绘画的特点,更是东方文化的哲学表现。

而中西方之所以会采用不同的构图方法,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艺术家的审美追求,以及他们的艺术主张有着根本的不同。中国的山水画家,在散点透视中给予了他们对于山川树木独特的审美理解。古代中国山水画中的三远法以及旋点和游点法,在山水画中的运用和其影响下的构图特征,展现了中国山水画透视中的美感特质,和独有的东方气质。

中国的画家,其高妙之处就在于它超越了焦点透视的法则去观察和表现事物,画家不以真实的尺寸,或者说自然观察的视角来表现事物,而是按照事物应该有的比例将它进行一定程度的缩小,按照一定的规律,总结出一般山水画中的比例关系,这是中国山水画和西方山水画的不同点。

《千里江山图》在构图上充分利用传统的长卷形式所具有的多点透视之特点,在十余米的巨幅长卷中将景物大致分为六部分,每部分均以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各部分之间或以长桥相连,或以流水沟通,使各段山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巧妙地连成一体,达到了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高远、深远、平远多种构图方式的穿插使用更使画面跌宕起伏,富有强烈的韵律感,引人入胜。

时人赞其画”一点一画均无败笔,远山近水,山村野市,渔艇客舟,桥梁水车,乃至飞鸟翔空,细若小点,无不出以精心,运以细毫”,人物如蚁,不可胜数,生息劳作,生动活泼。

红尘羁旅,俗事缠身,谁不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相忘江湖?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自然万物,有难以言传之美,“山川之美,古今共谈”,面对山川景物之美,画家的感动正如诗人,只不过他们的表达方式不是语言,而是笔墨罢了。

人类的审美是相通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梵高的《繁星》,毕加索的扭曲的线条,可以触动我们的心弦,《千里江山图》必定也深深藏在每个人的心里。

只是中国文化迷失在西方文化所产生的媒体噪音中。借助优势的媒介力量和数字技术,西方流行文化不断得到更多的关注,并占据了强势的文化地位。这让我们多元的世界越来越单调无聊。

中国虽然在艺术遗产数字化方面投入了一些资源,但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却很低。.ART域名提供了改变游戏规则的数字工具,打开了让世界欣赏中国艺术的捷径。通过进入国际化的平台,中国的古老文化和现代创作实践必定能够在全球艺术市场上占据应有的地位。

而对于个人来说,古人的笔墨丹青太难,我们有一个可以记录天地的小小镜头足矣。

王希孟以笔为媒,一笔一触,山一程水一程,画下自己遨游天地的梦。这是他的旅行。

旅行更是时人一种生活的艺术。我们可以去看看世界,也可以让世界看看我们。所以,为什么不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ART域名呢,没有被社交平台挟持的余悸,更不需要被庸人窥视的凡尔赛,这里只有我们与世界的合影,和在路上错身而过的朋友。

去.ART装下我们每个人心中自己的《千里江山图》吧。

有关.ART域名的详细介绍和申请流程请关注.ART注册商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信息。
评论 0
To comment please get authorised first